基本指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要求,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6〕78号)以及中宣部、教育部、上海市、市教卫工作党委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结合《上海建桥学院2017年党委工作要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卓越建桥计划推进落实,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雷锋式大学生。

二、总体要求

1.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必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加快“十三五”规划和卓越建桥计划的推进落实,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2.抓好贯彻落实。统一全校党员干部思想行动,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协同育人格局氛围。加强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好思政工作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重视和加强思政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强化责任落实,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全校合力育人格局。

三、主要内容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校面、课程面、学生面、教师面的“四个面向”的育人长效机制。

(一)学校面

1.加强顶层设计,把握思想发展正确方向。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育人工作顶层设计、落实推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校面、课程面、学生面、教师面的建设,将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落实到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卓越建桥计划中。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开展。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各党支部层面召开扩大学习培训会议,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握高校发展正确方向。开展多形式、分层次举办学习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培训会,对各职能处室负责人、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等管理管理干部进行全面培训。

2.以党代会为契机,发挥党组织在扎实推进思政工作的作用。以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契机,凝聚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对标刚性要求,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和各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思政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3.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加强雷锋馆阵地建设。聚焦建桥学雷锋专题宣传,挖掘学校师生学雷锋典型。精心策划雷锋馆开馆后续工作,使雷锋馆成为立德树人、服务社会、扩大学校影响的重要载体。组织全校师生分批次参观雷锋馆。进一步深化学雷锋活动,形成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系列特色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和教职工带头学雷锋,通过干部的表率作用和教师言传身教,用学雷锋活动培养有时代特点和建桥特色的新一代大学生。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共享资源,将向周边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开放,提供“大学生讲雷锋故事”志愿讲解服务。

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其他职能处室、二级学院

(二)课程面

1.强化核心价值,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牢牢把握思政理论课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我校学生的特点、内在需求,针对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回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举办优秀教师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举办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形成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思政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组织部、宣传部继续联合举办“卓越建桥杯”时政竞赛、党史知识竞赛和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加强“菁英学院”的优秀学员培养,在大学生中重点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强思政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牢固树立思政课程底线意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2.挖掘隐性德育功能,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学校整体推行“成果导向的教学”(OBE),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细化成为7个指标点,融入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现有的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课、实践课中植入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第一课堂的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选择可操作能落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同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减少教师单向讲授,增加学生“手脑并重”的实践参与。通过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评价考核方式,以及OBE的追踪改善循环,使得“课程思政”取得显性的育人效果。基于OBE的“课程思政”充分挖掘了专业教育中的德育因素,立足教学大纲,紧扣立德树人的要求,将社会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大学生将学习动力与个人理想、社会担当有机结合,将学科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培养社会需求的“又红又专”的应用型人才。深化职业发展课程改革,把职业发展课程与入学教育、专业导师规范化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校企合作、校友会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上,探索专业导师和系主任在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职责定位,建立校友就业信息数据库,发挥校友以及以往就业合作单位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将育人置于首位,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将思政标准和学科标准作为课程评价的“硬”指标,为学生构筑又红又专的“同心圆”。

3.建设一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服务学习”课程。按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校的特点和优势,打破以往思政教师“单兵作战”的局面,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管来校上大课、讲国情、传大道,从而形成合力育人的氛围。通识教育课程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站在中国发展的时代前沿,培养大学生们一种能看懂大局、把握大势的气度和眼界,坚定理想,树立从容的大国自信。建设一批“服务学习”课程,专业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学生将在课程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服务实践中,促使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4.重视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建设。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表达方式,进行主题策划、内容重构和形式再造,制作和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校园网站、“两微一端”、易班、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网上论坛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建设,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用正确舆论引导学生。

5.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发挥好第三课堂(网络课堂)作用,构建全程育人格局。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党团组织建设、班级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大化。第一课堂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引导完成的,而第二课堂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团日活动、志愿者服务、文化讲座等都能积极调动起其他教育主体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网络课堂)的育人功能,积极发挥“三位一体”育人格局,调动专业导师、辅导员和学生主体的力量合力育人。

负责部门:通识教育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其他各职能处室、二级学院

(三)教师面

1.强化思想引领,牢筑思政工作的思想堡垒。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在高校工作中的根本性地位,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相结合的有效路径,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统一”原则,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使教师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尤其是党员教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认真学习中央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思想宣传,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建设,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责任。

2.筑牢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明确教师党支部的设置组成、职责要求及组织生活、理论学习的次数、内容、形式;选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定期对党支部具体工作进行评议;面向教职工党支部设立调研课题和特色活动基金,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

3.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二级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政治立场、立德树人表现作为教师聘用考核先置要求。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系统中的专业导师职责,明确要求每学期专业导师的“规定动作”,确保普遍性与规范性。结合综合改革的目标,明确各二级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具体任务,在绩效中体现倾斜。

4.打造四个辅导员专业化工作坊。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引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四个专业化工作坊即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建设工作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坊、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坊。引导辅导员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对专业化领域某一方向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形成一批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5.构建“2+3”全员育人模式,提高全体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充分发挥好“两个主任”(系主任、学工办主任)和“三位一体”中辅导员、辅导员助理、专业导师合力育人作用。坚持用“建桥”文化教育全体教师,继续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把育人工作要求列入学校综合改革的评价考核体系中,号召教师将个人发展和利益融入到学校整体发展中去,引导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各岗位画好“同心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示范性、责任心,关注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关注学生思想实际,重视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负责部门: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其他职能处室、二级学院

(四)学生面

1.加强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严格党员预备期培养考察,依托“党支部建在系上”,发挥好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打造品牌项目,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内涵。巩固我校十几年学雷锋德育实践成果,通过雷锋馆、雷锋像、雷锋广场等文化标识,打造新时期我校雷锋文化育人品牌。做好雷锋金银铜奖优秀学生的宣传工作,深化学雷锋活动,形成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系列特色活动。以学校三座桥为载体,通过志愿服务、新生开学第一课等,充分挖掘以“桥”文化为核心的校训文化精神,提升校训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校训精神在每位新生中入脑、入心。

3.创新实践平台项目,构建实践育人格局。全面开展新生锻造营活动,让新生熟悉校园新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邀请优秀校友举办讲座,让学生能提早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通过服务体验、激励讲座、薪火相传等营队课程设计,拓展新生学习能力,培养一批新生骨干学生队伍,发挥引领作用。继续做好春招学生的管理工作,使其充分把握好时间,早一步规划大学生活。加强对学术型社团的指导,挖掘扶植一批优秀学术型社团,实现第二课堂学术型社团专业全覆盖。以菁英学院为依托,以党员为骨干,建立起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和发展现状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校级、二级学院雷锋志愿服务队作用,持续学校在扩大服务社会、见义勇为、帮困扶贫、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方面的影响力。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骨干在文化传承、文明修身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 “挑战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通过创新创业学院,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落实高校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4.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全方位育人格局。使用和推广“建桥人学习档、决策档”工作。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建桥人学习档、决策档”平台的使用和推广工作,加快完善各项数据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标准和要求,使之成为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实行“精准帮扶”,践行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利用学习档、决策档提供的学生信息与资助信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打通资助系统、学习支持系统、就业系统和学院学生工作系统的互通互联,形成合力,打造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安全网”,把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查找学生不满意的地方及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才与学校的发展。坚持学校后勤安全保障等工作的公益性特征和育人功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巩固学生食堂、公寓“6T”标准化等工作。把“感恩、回报、爱心、责任”的校训精神运用到学校食堂、图书馆、保卫处、商店等服务过程之中,让食堂阿姨、保安大叔、宿管员、图书馆馆员等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产生正面影响。

负责部门:学生处(团委)、后勤保卫处、其他职能处室、二级学院

四、保障措施

1.完善领导体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2.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思政教育生均经费配套;设立“课程思政”项目专项经费保障;落实思政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职称“双线”晋升办法。

3.强化责任落实。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和党内监督工作等三大主体责任,明确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师生党支部等三级责任主体,形成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4.健全考核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工作评价体系,将学院落实思政工作考评情况纳入学校综合改革考评体系中,将教职工考评情况纳入到个人考核评价中。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

(文明办2017年修订)


附表:上海建桥学院思政实施方案专项行动计划一览表

内容

名称

内容

责任部门

学校面

雷锋精神“认知、践行、传播”行动计划

1、聚焦建桥学雷锋专题宣传,挖掘学校师生学雷锋典型。

宣传部、学工部

2、组织全校师生分批次参观雷锋馆。进一步深化学雷锋活动,形成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系列特色活动。

宣传部、校团委、各党总支

3、以学校三座桥为载体,通过志愿服务、新生开学第一课等,充分挖掘以“桥”文化为核心的校训文化精神,提升校训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校训精神在每位新生中入脑、入心。

校团委、各学院

4、将雷锋精神融入到第二课堂建设中,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党团组织建设、班级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党群部门

课程面

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

1、调查研究我校学生的特点、内在需求,针对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回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思政部

2、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思政部

3、举办优秀教师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4、举办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形成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思政部

5、思政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举办“卓越建桥杯”时政竞赛、党史知识竞赛和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思政部、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组织部、宣传部

精品“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计划

1、开设“大国系列”课程。

思政部、宣传部

2、建设一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服务学习课程。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教师面

2+3”全员育人行动计划

1、充分发挥好系主任、学工办主任以及三位一体中辅导员、辅导员助理、专业导师合力育人作用。

学工部、各学院

2、坚持用“建桥”文化教育全体教师,继续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

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组织部

学生面

学生“启程、启绩、启航”行动计划

1、针对大一新生实施“启程计划”,主要依托新生锻造营、春招学生管理项目开展。

学工部、校团委、各学院

2、针对高年级在校学生实施“启绩计划”,通过菁英学院、学术型社团培育学生。

学工部、校团委、各学院

3、针对毕业班学生实施“启航计划”,通过创新创业学院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学工部、教务处、各学院

学生关怀行动计划

1、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建桥人学习档、决策档”平台的使用和推广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对学习档、决策档进行推广,使之成为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办校办、宣传部、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