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建桥创新学院设立“2+3+4”培育帮扶机制,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扶持工作
 

基本指标  

 
 
发布时间: 2018-12-14   

 

为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优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路径,上海建桥学院聚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目标,组建创新学院,设立“2+3+4”培育帮扶机制,建设两大体系,划分三个层次,完善四项机制,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扶持工作。

一是组建校院二级创新学院,统筹推进“双创”教育两大体系建设。校级创新学院由校长任院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常务副院长,设立学院办公室,统筹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办等部门,合作建设校级“双创”通识课(以下简称“通识课”),整合学术性社团、学科竞赛、“双创”相关活动等校内外资源,促进师生创业项目孵化,评估工作成效。各二级学院成立创新分院,由院长总负责,结合专业需求,研发院级“双创”基础必修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与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课对接通识课,实践教学与校内外资源进一步整合,形成“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

二是依托两大体系,“培育-实践-实战”三层次推进,落实精准帮扶。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双创”课程,培育“双创”意识。学校统一开设职业发展、就业指导通识课,共2学分;各二级学院每学期开设10-15门基础课,供不同专业选择,含2学分;校院二级每学期组织6次“双创”讲座,共1学分。目前,学校已编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材;各二级学院共梳理形成21门基础课。第二层次,面向产生“双创”意向的学生,搭建助推载体,锻炼实践能力。以“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引导,广泛开展“双创”培训与项目申报,逐步达到覆盖80%在校生,每年申报校级项目150项、市级项目80项、国家级项目20项。建立符合专业要求的学术型社团,由创新学院聘任导师,每周至少活动一次(2课时),推进“双创”实践。如:商学院连续五年打造“科创月”平台,鼓励学生将“双创”融入专业技能竞赛。2017、2018年,第五、第六届“科创月”各推出50项各级别项目,涉及学院所有专业。其中,“菁菁田园”项目深入临港乡村调研盐碱地土壤改良,获国际公益“创行”活动全国三等奖。珠宝学院成立创意实验社团“无可工作室”,探索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珠宝设计手法,多件作品入围“三生万物国际当代首饰设计艺术大展”等业内重量级展览,同时反哺课堂教学。第三层次,面向少数创业学生,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创业实战稳步开展;如: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共建54house影游体验馆,瞄准临港潜在客户群提供电影、聚会等服务,打造“创业工作室-专业课堂-创业项目”三位一体孵化平台,创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业策划、公司注册和管理运营,共同投资,公担风险。

三是组织“1+3+X”创业联盟,完善四项服务机制。1”即上海建桥学院创业指导站,“3”即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E创码头众创空间、创涯创盟众创空间,“X”即其他线上线下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支持共建单位。计划以“立足临港,放眼上海”为宗旨,通过校企、校际组合作组建“1+3+X”创业联盟,完善四项“双创”服务机制。创业训练营,培训内容包括公司股权结构设计、“互联网+”时代商机识别、融资路演模拟等。创业导师库,与创业联盟内学校、企业共建“创业导师档案库”,开设“专家门诊”,邀请导师对学生创业团队一对一指导。绿色通道,提供公司注册、银行开户、财务咨询、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申请、天使融资等一站式免费服务。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聚合创业联盟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联结创业孵化单位、高校创业团队与企业,及时发掘具有市场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展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