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位一体”育人实践
 

基本指标  

 
 
发布时间: 2018-12-14   

 

为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2014年起,上海建桥学院推行“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以辅导员为核心,以专业导师为主体,以学生助理为支撑,分工协作,严密配合,全面覆盖学生教育养成工作。

一、追根溯源:“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发展过程

 “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的施行并非一蹴而就。2011年,我校出台《上海建桥学院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暂行规定》,要求:新入校的年轻教师要求至少担任一轮(两年)兼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长期担任兼职辅导员;学生处、团委有关人员也应承担兼职辅导员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其他教师承担兼职辅导员工作。”

根据以上规定,学校遵循“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思路,在2012-2014年期间陆续配备兼职辅导员30余名、社区辅导员7名。部分学院以“任课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为突破,率先尝试为一年级新生配备“班导师”,专门对学生进行课业指导,效果良好。专兼结合的辅导员工作队伍以及部分学院对“班导师”模式的先行探索,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的建立与试行奠定了基础。

20149月,我校先后印发《上海建桥学院关于加强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上海建桥学院专业导师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建桥学院辅导员助理管理办法(试行)》三个重要文件,明确了“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与相对职责:

第一,辅导员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负责班风、学风建设;

第二,专业导师负责学生学业导航、专业学习、学术发展、职业规划等;

第三,辅导员学生助理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榜样,做好日常行为引导,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专业导师与辅导员学生助理全部由专业教师与高年级学生义务担任,与辅导员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努力做好新生教育养成工作。

二、初见成效:“三位一体”教育管理工作的特色做法

20149月起,我校正式聘用76名专业导师与86名辅导员助理,助力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两年多来,各二级学院本着“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思路,结合专业特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明确辅导员的核心地位

在“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中,辅导员是核心,围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党团工作指导、素质拓展指导、班级建设及维护安全稳定等多个方面,力助学生成长成才。

对于辅导员的核心作用,信息技术学院章连英老师体会深刻:只有辅导员是班级管理建设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所在班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三位一体”中的桥梁和黏合剂,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成才成长。同时辅导员还需要经常与专业导师沟通,合力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有着十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她将学生养成教育作为全方位系统工程,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全面关怀学生,实施“全天候GPS定位”。

商学院则在全校首创辅导员工作室制度,以“党建工作室”“心理工作室”“艺术人文工作室”“职业发展工作室”为载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关怀制度,组织红色情景剧展演、心理剧大赛、校舞蹈大赛等活动,开展“科创月”等创新创业品牌项目,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管理能力。

(二)发挥专业导师的主体作用

在“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中,专业导师是主体,在学生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同时德育为先,将“三礼十无”行为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于第一、第二课堂。如:

机电学院专业导师、机械制造专业副教授楼纪国,通过集体班会、个别座谈等方式,向大一新生介绍国内外机械制造业发展动态,讲解该专业与航空航天、高铁等前沿科技产业间的联系,使同学们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兴趣、明确目标,规划学习进程。同时,改进讲课方法,变“灌输型”教学为“问题导向型”教学——课前,围绕教学重点提出1-2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讲。课中,以做思考题的方式巩固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阐述看法,自己总结性指导,并运用眼镜盒、粉笔擦等“随手物件”演示案例。课后,批改作业时写下启发性评语,为学生进一步思考提供路径。久而久之,同学们上楼老师的课,养成了“课前预习,自问自答,课后复习,循环往复”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各个班级中形成“比拼赶帮超”的氛围,楼老师还采取了考研促学、竞赛促学的措施,从大一开始,在全院学生中鼓励考研;利用业余时间,为想要报考材料力学专业研究生的同学义务辅导,定期答疑;邀请考研成功的学生回校座谈,分享经验,为在校生树立学习榜样。从大一开始,指导学生组成课外科技小组,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利用课余和双休日开展工程训练,引导学生自学专业课还未教授、但竞赛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外国语学院专业导师、日语系副教授韩建美,是日语方面资深的老教师,她每天早晨都早早来到教室陪学生们一起晨读,并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耐心指导。韩老师在工作中投入很多精力,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对个别学生讲脏话,她坚决制止;对早自修、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她批评教育。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韩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男生宿舍,利用寒假期间进行家访,使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三)调动辅导员助理的内在潜力

在“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中,辅导员学生助理是支撑,在提升学生“三自”能力、传承校园文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二级学院以每班1名的比例选派二三四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对新生进行全面指导;主要职责有:维持教学纪律,组织晚自修学习,开展主题班会,选拔、培养新生干部,帮助解决各类生活问题等。校级层面,创立菁英学院,开设辅导员助理培训班,通过实务操作、团队素质拓展、学长交流、小组展示等方式提高学员沟通、协调、组织、规划能力。

(四)全员育人,形成合力

 “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中,辅导员、专业导师、辅导员助理三者分工要错位,工作要补位,缺失时要抢位,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如:

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寝室一家人”活动,以总支书记为首的9名党员教师与9间寝室结对,解决“卫生老大难”问题。通过走访、谈心,专业导师发现,由于未能合理规划学习生活,或家庭环境恶劣等原因,这部分学生长期陷入精神颓废,包括专业学习在内,对大学生活的任何一方面都几乎丧失能动性;“寝室卫生老大难”实际上是精神上的苦闷迷茫长期得不到疏解的反映。为此,党员教师以择业就业、找出路为导向,与辅导员和高年级学生助理一起帮助他们树立目标,理清头绪;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改变现状;至少每周一次,走访寝室,关怀其学习、心理状况,纠正其不良习惯。经过一学期努力,这部分同学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卫生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三、未来展望:“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深化拓展

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我校对优秀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建桥学生八项能力目标: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为达成以上八项能力目标,学校计划将“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尤其是专业导师制度,逐步扩大至大二、大三年级,最终实现全覆盖;同时,贯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使专业导师制度由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真正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在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中,各学院领导班子、教师、辅导员首先要提高认识,真正在思想上认识到合力育人学校转型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位,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在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体效能。

二是强化辅导员专业能力。将辅导员工作室制度推广到各二级学院。在此基础上,设立专业化辅导员工作坊,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核心学生工作团队,鼓励有专业背景和能力的辅导员承担思政和专业教学任务,探索辅导员多元化发展路径。力求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辅导员队伍。

三是深入拓展“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覆盖面。育人全程化,把“三位一体”工作贯穿在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实现专业导师、辅导员四年一贯制。育人全员化,所有专业教师都要担任专业导师,承担第二课堂指导工作,学院和处室领导也都参与进来来,管理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助理形成合力。如:

信息技术学院以级移动编程与智能应用专业为试点,实施以“小规模,精英化”为特点的“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力求专师个人化(每名导师指导3-6名学生),并设立专业导师顾问。艺术设计学院规定,新生专业导师由设计基础部教师担任,以便打好学习基础,加强学风建设;升入大二后,再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以便把握就业、发展方向。

珠宝学院组建教学科研型社团“无可工作室”,学生社员在首饰制作过程中,经指导教师张锦彩老师示范、启发,将錾刻、花丝、珐琅等传统工艺与3D打印、3DESIGN软件技术结合,注重设计语言的突破与产品造型美感,追求理念、工艺、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并从宋元书画等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养料,力求以现代形式体现传统神韵,同时拍摄教学视频,借助新媒体平台向全院推广,并申报基于项目教学法的DESIGN珠宝软件课程建设项目,启动3D打印在当代首饰设计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定期开展传统工艺研习与创意主题讲座,为珠宝学院探索、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提供助力。

三是持续强化学生“三自”能力。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指导学生社团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优化提升学生能力的活动载体和过程,促进社团在实施卓越建桥计划,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拓展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促进我校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使更多的同学通过志愿者活动陶冶情操、培养社会责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